看完侯捷老师所有C++视频之后的总结

看完侯捷老师所有C++视频之后的总结

编码文章call10242025-02-01 3:29:5712A+A-

历经4个多月,每天看上十几二十分钟到一小时,终于即将将B站上侯捷老师的课程看完。

B站视频免费。但本系列视频是录屏下来的,原课程需付费观看(愧疚)。B站视频下方的申明

视频来自博览网,供爱好者学习使用,不可用于商业用途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

五门课程,按照看的先后顺序进行列举

《C++ 面向对象高级编程》。时长:12小时51分钟。

《C++ 内存管理——从平地到万丈高楼》。时长:14小时16分钟。

《C++ STL体系结构与内核分析——从平地到万丈高楼》。时长:20小时03分钟。

《C++11 新特性》。时长:9小时44分钟。

《C++ Startup揭密:C++程序的生前和死后》。时长:5小时20分钟。

一共60多个小时。整理之前,我一直以为,我看的这一系列课程,至少有200小时。

在哪些时间看呢?

《C++ STL体系结构与内核分析——从平地到万丈高楼》:洗澡之后,睡觉之前,会有一段精神状态很不错的时间。便在这段时间,看上10到40分钟不等。

其他课程:早上会比较早到公司,工作时间开始之前,花上20分钟到1小时,边看边记笔记。嗯,还在周末的某些时间。

是的,并非每天都看,每周都有偷懒。

每一门课程都在讲些什么内容?

《C++ 面向对象高级编程》

老师以两个类作为示例,讲解面向对象,如何大气、正规的设计出类。

两个类分别为complex与string(复数和字符串),都是C++标准库中的内容,老师将其抽离出来,进行简化。

课程的最后,还说到一些设计模式相关内容。如何组织类,好的组织方式,就是设计模式。

《C++ 内存管理——从平地到万丈高楼》

本课程的内容,如标题所述,主要讲述C++内存管理相关内容。

概览之后,以primitives(new、delete、new[]、delete[])、标准库的allocator、CRuntime下面malloc/free实现、Loki分配器的顺序进行课程讲解。

《C++ STL体系结构与内核分析——从平地到万丈高楼》

C++标准库,由6大部件(容器、分配器、算法、迭代器、适配器、仿函数)组成,一切都围绕这些内容展开。

《C++11 新特性》

许多新关键字、新语法、新特性的介绍。例如auto、decltype、lambda、move aware class、initializer_list等。

Variadic Templates,占了课程的很大一部分。

课程看完,我进步了么?

毫无疑问,是有进步的。

以前看C++ 的lambda,即使看过一些技术博客,依然感觉不知所云;侯捷老师的课程讲解,清晰明了。

内存分配很难,malloc/free的实现看了两遍,理解其实现原理。了解到malloc/free都会做哪些事情。

以前只用过vector。看完视频,对C++ 标准库有了全局认知。现在我跟进去看具体实现,心中能够有一个大致概念,许多内容多想想,也就想明白了。

其他的许多技术细节……

技术上的内容,可能过一段时间就会忘记。但在脑海中,留下了印象,忘记的时候,翻阅笔记。算是有了知识储备。

我的感觉中,最最重要的是:我从侯捷老师的这些课程中,学到了一种态度。我不知道如何描述这种概念。只知道,老师课程末尾的笑容,能够让我也跟着会心一笑。老师比较缓慢的讲课语速,让我安静思考;平日间的闲聊,偶尔也会模仿一下,说慢点,讲清楚些。老师的引经据典,提醒着我读书太少。

我的琐碎想法

看《左手程序右手诗》之前,我并不知道侯捷老师。准确说,可能看到过他的名字,但从没花心思关注过他,也就并不知道,老师有这么多很棒的教学视频。(当然,也就说明我的学习模式是有问题的,知识面不够广?即使在今天,获取的信息依然狭隘?类似原因,在另外一件事情上面,犯过更明显的错误。)

关注侯捷老师后,便去谷歌侯捷老师,看到他的书籍,看到他的课程,看到他的吉他演奏,看到他的文史诗赏析。

开始课程,建立新的文件夹,在readme中写道:

之前看老师的《左手程序右手诗》很有感悟,于是真正地膜拜一下老师的课程。
来啊,认真听讲啊。

没想到,竟然能够在近5个月后,有这一份总结。

就这么散着的将听课过程中的想法列举一下吧。

听侯捷老师的课程,可以静心。甚至于,不好入睡的夜晚,用视频来做安眠曲(哈哈,囧,第二天会重新看这曲子的)。(最后一遍检查,看到这里,有了些情绪波动,是感动,是感激。)

有时候会看到停不下来。

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,对一些他也不是很明白的问题。都是直言不讳的。

课程里面,内容基本上都听懂了。当时不懂的后面再听一次也就搞定。

有些内容,在不同课程中都会出现。有些视频,听过多次。每一次听,都能够有一些新的理解。

侯捷老师在课程中说,他很喜欢几句话:理解代码背后运行的机制后,胸中自有丘壑;万丈高楼平地起;源码之前,了无秘密;触类旁通

每一分钟,都很认真听讲。但是没有将课程中的实例,都自己敲一遍,走一遍(我知道,光听不练假把式。只能以“于工作中慢慢沉淀、温习”安慰自己)。

前几天同事调侃我“不耻下问”,我搜索出另外一个词:见贤思齐。百度百科的解释是:

见贤思齐,汉语成语,拼音是jiàn xián sī qí,意思是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要向他(她)看齐。出自《论语·里仁》。

像老师“看齐”太过遥远,但老师向我展示了“贤”。我会持续提升自己。

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由文彬编程网整理呈现,请务必在转载分享时注明本文地址!如对内容有疑问,请联系我们,谢谢!
qrcode

文彬编程网 © All Rights Reserved.  蜀ICP备2024111239号-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