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战时期法国Char(雷诺)D2中型坦克

二战时期法国Char(雷诺)D2中型坦克

编码文章call10242025-07-14 12:27:024A+A-

有1就有2,由于D1的整体拉胯,更好的改型升级是必然。

Char雷诺D2中型坦克(1936-1940)法国-建造100辆

发展历史

即使在雷诺D1仍在研发阶段时,法国步兵指挥部于1930年1月23日下令研制一种更重的版本。这需要一种中型坦克(D1是轻型模型),装甲厚度为40毫米(1.57英寸),比D1坦克更快(13.67英里/小时或22公里/小时),这又要求更强大的引擎。谈判在4月至5月结束,雷诺公司同意为殖民地建造一种改装版本,即D3型。当时还希望D2型能取代重型B1 bis型坦克(之前介绍过该型坦克),前提是后者将会因正在进行的军备减少条约而被禁止。然而,这种情况从未发生,D2型很快成为一个次要的项目,军方大量减少了最初的订购量750辆。公司最终交付了两批50辆坦克,第一批在1936-1937年间交付(称为1935年型),第二批在1940年交付,这批车辆改进很大(1938年型)。

雷诺(Char)D2设计

共建造了三台原型机。第一台是雷诺UZ,采用铆接式贝壳和雷诺FT炮塔(1932年4月)。它在鲁埃伊测试场进行了测试,并于1933年12月正式投入使用。一年前,两台焊接式贝壳原型机已经订购和建造,预计在1933年11月交付使用。然而,第一批原型机在未测试实际生产型号的情况下获得了批准。这样做是为了部分筹措应用新的焊接技术的成本。雷诺提出的这种建造技术可以节约重量和时间。但这是一个昂贵且复杂的过程,雷诺一开始很难掌握,而且由于生产被加快,问题立即出现。这是一个妥协,基于大型扁螺栓,既作为螺栓又作为铆钉,40毫米(1.57英寸)的装甲板部分焊接并连接在一起。在大多数方面,D2与D1略有扩大,保留了许多之前的车辆的特点,如从雷诺NC 27和NC-1/NC-2系列继承的垂直线圈悬挂设计。

D2仍然很窄,炮塔位于前置位置,紧挨着驾驶舱,后面是一个长而倾斜的引擎罩。与以前的车辆类似,还保留了大型的侧挡板,具有排泥槽,由六个面板组成。以往的经验表明,回转轮必须更高,以防止履带共振。履带宽度为35厘米(13.78英寸)。悬挂装置由每侧三个转向架组成,每个转向架上有四只负重轮、一个螺旋弹簧和两个减震器。机组人员为三人,无线电操作员坐在驾驶员旁边,操作底部的Reibel机枪(位于右侧)。指挥官位于炮塔内。通常情况下,他必须同时操作炮筒(装填、瞄准和射击)、服役于同轴机枪以及指挥坦克。该车辆配备四速变速箱和四个燃油箱,航程为100公里(62英里)。D2能够越过2.1米(6.89英尺)宽的壕沟,攀登80厘米(2.62英尺)的障碍物,攀登45°的坡度和涉水120厘米(3.94英尺)深的河流。

生产:1935型

1934年12月29日,根据对三个原型进行的新测试,由Vincennes委员会批准了第一批装备汽油和柴油发动机的坦克。最终选择了汽油发动机。炮塔从巴黎附近的普特奥工厂另外购买,选择了一种现代化的铸造炮塔APX-1,内装一门SA-34短管47毫米(1.85英寸)口径炮(同一制造商)和一挺同轴的7.5毫米(0.29英寸)Reibeil机枪以及一个半球形观察组望筒。如往常一样,指挥官可以部分地坐在后部的炮塔舱盖上。

炮塔的成本为200,000法郎,加上车体(每辆410,000法郎),使整个D2单位成本达到610,000法郎。第一批车辆于1935年5月交付,最后一批于1937年2月交付。SA-34的反坦克能力有限。它使用高爆弹(obus D,初速490米/秒)和穿甲弹(1932型,初速480米/秒,在100米处只能穿透25毫米/0.98英寸)。还生产了两辆指挥车(底盘编号2016-2049),配备一套第二套ER51远程无线电设备。

D-2 1938型号

第二批订单于1938年6月下达(尽管测试报告报告了平衡性不可靠的问题),根据雷诺承诺每年生产两百辆的保证。然而,在1937年至1938年的背景下,普遍罢工和财政问题的困扰下,这一承诺很快被证明是过于乐观的。生产被推迟,对可能向波兰或比利时出口存在不确定性,最终由于穆里斯·加梅兰元帅担心技术转移而遭到反对。第一批坦克的状况非常糟糕,考虑将其改造成火焰喷射器坦克,而单位的坦克将被更新的坦克所取代。战争爆发时,埃德华·达拉迪尔确认大规模生产该型号,然而交付量较低,每月仅有三至五辆车辆,因此整个第二批订单直到六月才完成。最后的十五辆可能没有及时参与战斗。

第二批基本上与第一批相同,主要区别在于使用更现代化的APX-4炮塔,装备了一门47毫米(1.85英寸)SA-35长管炮,对坦克相当有效。PPLR X 160望观口取代了较旧的克里斯蒂安式望观口,屋顶上还有一个额外的7.5毫米(0.29英寸)高射机枪的S 190 G固定点。改进的润滑系统、改装的杆轮与链轮、滚珠轴承、较短的挡泥板、新的Vertex分配器和Vlex起动机完成了这次改进。与此同时,第一批较旧的车辆获得了升级的APX 1A炮塔,并接管了鲁埃尔工作室进行重建,即解决之前已知的所有问题。这一过程始于1940年3月,一直持续到5月。与此同时,火焰喷射器项目得到了维护,但从未实施,尽管1939年建造了原型。

雷诺D2在行动

1935年重建的D1型号主要被编入第19装甲战车大队(BCC)。此前,由戴高乐指挥的精英507装甲战车团于1937年初接收到第一批D2型号。到了10月,该部队的装备数量为45辆坦克,其余的被保留作为后备或用于训练(包括4个由三辆坦克和两辆指挥车组成的分队)。戴高乐晋升为上校后,他将自己的部队训练成掌握先进战术的精锐部队,但很快发现这种型号困扰着他们的机械不可靠性和快速磨损问题,这一问题再加上零配件的缺乏,进一步恶化了情况。到了1939年9月,各部队纷纷改编更名。

最终,戴高乐被派去指挥第五军团的储备部队(GBC 517),并参与了索姆攻势。这些坦克后来被退役。第二批坦克逐渐替代了它们,15辆新系列的D2型号原计划发送到挪威。但由于该型号被证明不适应雪地条件,这个计划没有实现。在西方战役期间,第19装甲战车大队已不再是曾经辉煌的部队,只是一支由磨损严重的车辆或部分重建的车辆组成的集合体。然而,在5月15日的蒙科尔内反击战中,该部队与345装甲师(4th DCR)一起被派去参战,戴高乐指挥。经过一些调整,有些坦克被拆除以保持其他坦克的使用功能,345装甲师/19装甲战车大队在5月24日的亚眠战斗中参战。

然而,只有17辆坦克能够使用,并且没有步兵支援,进攻失败。其余车辆损坏严重,由于缺乏维护和频繁使用而报废。在实际编入服役的84辆D2型坦克中,仅有21辆在战斗行动中被敌方击毁,38辆因故障被遗弃,其他坦克被仓库保留,而在停战协定签署时,只剩下7辆仍在使用。德国人成功俘获了21辆D2型坦克,但没有重新投入使用。其炮塔被拆卸并用于装甲列车和防御设施。至今没有一辆D2型坦克幸存下来。

法国雷诺(Char)D2型坦克规格如下:

尺寸:长:5.46米、宽:2.22米、高:2.66米

总重(战斗状态):19.75吨

乘员:3人(驾驶员、指挥官、炮手)

动力系统:雷诺V-6 9.5升汽油发动机,150马力(111.9千瓦)

悬挂系统:垂直螺型弹簧悬挂

最高速度:23公里/小时(14.3英里/小时)

行驶里程/燃料:100公里(32英里)/200升(52.83加仑)

武装:47毫米(1.85英寸)SA34口径炮,附带160发炮弹(型号1935)

2挺7.5毫米(0.29英寸)瑞必尔机枪,附带2200发子弹

装甲:10-40毫米(0.3-1.57英寸)

总产量:100辆

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由文彬编程网整理呈现,请务必在转载分享时注明本文地址!如对内容有疑问,请联系我们,谢谢!
qrcode

文彬编程网 © All Rights Reserved.  蜀ICP备2024111239号-4